那个年代怎样过年
作者:姚信文 时间:2021-02-27 点击数:
春节,即中国农历新年,俗称新春、新岁、岁旦等,口头上又称过年、过大年。在春节期间,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,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。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、驱邪攘灾、拜神祭祖、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,形式丰富多彩,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。
给长辈拜年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会的礼仪;风车转,大刀耍,都是孩子们自己准备的节目;男人们排一天的队,能买到两瓶酒,就已经很满足;春晚的节目还没那么多,候宝林的相声是每年最大的看点;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是聚在一起放鞭炮;踩高跷是必备节目,围观的人一茬又一茬好热闹;老太太们欢聚在一起扭秧歌;很多新人趁着新年的热闹气氛结婚;老百姓攒一年的钱,就为了能过个富富有余的年;全家人一起包饺子,有擭陷的,扞面皮的,捏饺子的;谁家有电视,大家都会跑去他们家看春晚;家电区永远挤满了人,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特别畅销;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集市人头攒动,吆喝叫声,热闹非凡;满墙贴的都是年鱼,颜色鲜艳,喜气洋洋;只有有一部收音机,就可以让大家围在一起;最开心的就是小孩穿一件新衣服,激动得一个晚上睡不着觉;一家人其乐融融,满桌饭菜看着都很香;全家老小一定要照一张全家福;回家才是头等大事,火车站挤满了归乡的游子;糖葫芦个多料足,买一串比小孩个头还高;没有昂贵的衣服,都是妈妈亲手做的新棉袄;对联都是自己写的,全家一起贴,期盼新年顺心如意;女人们都喜欢去发廊烫一个时髦卷发,意为从头开始;姑娘们自己剪窗花,贴到窗户上,是一件值得围观的事;卖年画的特别多,每家都要精挑细选挂在家里;大人会带着孩子逛庙会,选花灯,赶年集;专挑人多的地方去,大家人挤人逛庙会,年味特别浓;除夕晚上全家人一定要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;老少爷们要相互敬酒,彼此道一声新年好;孩子们天不亮就起床,因为他们要聚在一起放鞭炮;踩着高跷的师徒四人,才是人气最高的表演节目;妈妈用地锅亲手蒸馒头,吃起来又香又甜;大人才舍得买件新衣服,百货大楼永远都是最热闹的;大家伙才舍得拿出压箱底的钱,去买一点糖果;除了贴春联,还特别流行贴抱着鲤鱼的胖娃娃;全家十几口子围坐一起过年守岁,不过12点不上床;大家总能看到舞大狮子,图个好彩头,闹个红火;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,大家凑在一起,打麻将,斗地主。
那个年代,生活条件很差,副食品凭票供应,因此,无论大人孩子都盼过年,就是为能穿上新衣服,吃上一顿饺子。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以来,人民的经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,生活水平逐步提高,幸福感、获得感进一步增强,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。